close
年紀大了,看事情的深度理應有所不同,至少是和青春期躁進莽撞不一樣。如果我決定以後一定會避開某條道路,就不會在任何岔路上選擇可能會通向那條道路的路徑。什麼緣份什麼機緣。不應該單純只看令人感動的部分,如果要說觸人心弦的那種深刻,一但論及社會地位、個人經歷以及生活種種……那大概是一件也沒有的。會漸漸轉向去看一個想法、看一個世界觀、看一個人內心糾結坦盪悲淒愁思,一個完整的個體應該有多種面向的情緒,怎麼可能僅僅是一種呢。
所以都是老梗了。沒有因為對於某種取向殷切的愛而足以掩蓋一切。單向的愛在前進的當下就已經排擠其他方向的可能。一個創意要如何成為主軸,在缺乏包裝手法掩飾,那些裸露的不足只會被人攻訐得更慘。不期望那份偶然而生的新意能在作品當中發揮多少,反而只期望交出作品了卻一樁。多少未來可能極盛一時的絕品就這樣被磨滅了。
啊,這整個市場,充滿了雜音。
沒有辦法完全脫離雜音獨立生存,但也無法在這份喧嘩底下探究塵世外的清澈。漸覺不耐。只要一句話說中了什麼,埋出了新的種子,也就夠了。儘管新芽不起眼,脆弱易折。但現在我卻沒有這份堅強了,會害怕被自己擊倒。如果我的設限在這裡,就一輩子都會在這裡。
全站熱搜